第五百零四章 諫議
關燈
小
中
大
“小弟封侯,母親似乎並不是很高興。”
福康公主回過頭來道。她雖然還沒正式嫁入方家,但與方林感情甚篤。而且已經得到了皇室的默允和武穆的祝福。幾乎和嫁入方家沒什麽區別了。說起方雲的時候,下意識的就從方林的角度出發了。
“母親從來都不是那種追逐名利的人。否則的話,在上京城,也不受這麽多貴婦、夫人的欺辱了。而且朝廷裏從來沒有一門二侯的先例。如果不是武穆大人和人皇的約定,加上我被架空了權利,儒家勉強可以接受。我這個侯也難封。連一門二侯都是如此,更別提是一門三侯了!我封侯的事情,還沒完全塵埃落定,小弟就在這個時候封侯,時機並不是很好,——我感覺,小弟這是為了我們的婚事,吸引其他的註意力。”
做為兄長,方林有種直覺,能夠直指問題核心,很容易就看穿了弟弟的打算。
聽到方林提起婚事,福康公主眼中掠過一絲黯然的神色。人皇和方胤的事情,她已經得知了。自己的婚事,公公居然不能參加。福康公主多少有些失望。不過,她心性善良,不願把人往壞處想。只覺得公公方胤必有苦衷。
“世子,爹爹既然不能來上京城的話。不如我們向陛下請求,讓婚事在蠻荒舉行,怎麽樣?”
福康公主對方林的稱呼,還是沿襲著以前的稱呼。
“這倒是個好辦法。”
方林當然清楚,父親方胤是絕對不能返回上京城的。把嫁禮遷到蠻荒去舉行,當然是個好辦法。只不過,福康公主的身份畢竟特殊,要讓這位皇室公主在蠻荒舉行婚嫁,恐怕皇室並不會那麽輕易答應。
“既然如此。那我們不妨請求父皇同意吧。父皇生性仁慈,必然不會太過為難我們的。”
福康公主道。
方林對於人皇的看法,卻完全不同。只不過,他也不願意反駁福康公主,只是點了點頭:“嗯。”
……
方雲準備封侯的事情,並非完全是一個喜事。就在四方侯府門前,車水滿龍,水洩不通,人滿為患的時候。兵部門前人山人海,許多皓首窮經的老儒,大儒手捧奏章,顫巍巍地站在門外,上奏章,請願。
“禮不可廢。方家一門三侯,則臣重而君輕,有違君臣綱常。方雲不可封侯啊!……”
“為臣者,征戰在外。戍守邊荒乃是本分。方家一門二侯,已是皇恩浩蕩。方林封侯已是皇恩極致,一門三侯之事,萬萬不可……”
“一門三侯!有違聖人禮法。當今王公貴族,三妻四妾子孫無數。若是此例一開,則四侯、五侯、六侯、七侯……將來皇家必封無可封。恐怕造成將來王侯‘家天下’的局面!方家一門三侯,禍在當時,延及千古啊……”
……
這些老儒手捧聖賢之書,痛訴陳辭,言辭激烈。大有方家一門三侯,則天下將禍亂大起,永無寧日之概!
“千裏之堤,潰於蟻穴。方家若是一門三侯,關系重大,朝廷千載完善的律法、禮法,恐怕毀於一旦。禮廢,則朝毀啊!列位大人,不可不甚重啊!……”
一些皓首窮經的老儒,說起一門三侯的弊害,激動處,甚至跪伏地上,痛哭流涕。
方雲以往行事,向來借助儒家之力。但這一次,他在儒家中掀起的爭議,卻遠比兵家激烈的多。最激烈的反對聲,就來自於這些一輩子讀聖賢書,皓首窮經的老儒。倒並不是他們特別針對方雲。
歷朝歷代,一旦涉及重大的事情。儒家儒生、老儒群體上書,針砭時事,痛訴陳辭的事情,層出不窮。只要他們認為危及到了國體,危及到了社稷、江山,便會這麽做。誰的面子也不會給,哪怕是三公。倒並非特別針對方雲。
兵部,是封侯程序的第一關,所以兵部大門前,集聚的老儒、儒生是最多的。但在其他五部,上書的儒生雖然沒有那麽多,但是案頭上積聚的,從九州各地遞來,累積如山的奏章、文書,卻讓這些各部大人,在方雲封侯一事上,產生激烈的爭執。
吏部之中,燈火通明。吏部尚書、侍郎等諸位大人,齊聚一堂,神色嚴肅。
“兵部條例,向來是論功行賞。方雲為朝廷立下大功,戰功足以封侯。而且本身並無大過,按照律例,就該封侯。若是說,因為方家一門三侯,就罷黜方雲封侯的機會,那兵家律例,朝廷律例,當如何自處?那些邊荒將士,又該如何作想?”
“將軍封侯,戰功品性,都不可或缺。方雲文曾經元宵奪魁。得過三公筆墨。品性應該沒有問題。而且當初,他曾經為了兄長,彈劾過武侯。有孝悌。儒家忠、孝、禮、義、悌,此子幾乎全占。沒有不封侯的道理!”
“李大人,我們反對方雲封侯,並不是說他品性不行,或者什麽。方家一門之內,已經有兩位侯爺。方雲若是再封侯,就不止是封侯那麽簡單的事情。以後此例一開,若幹亂臣賊子有謀反之心,只需引此行例,便可大開私利之門。一門之中四侯、五侯、六侯……不錯,方家對朝廷忠心耿耿,但其他人呢?我們能保證嗎?而且諸位大人可以看看手頭的文卷,此事,可並不只是方雲本身封侯那麽簡單!”
……
吏部這樣的爭論,幾乎在其他各部同時上演。作為朝廷大員,他們的言辭相對比較緩和一些,但態度同樣鮮明。一時之間,各部幾乎分例成三方。一方讚成,一方反對,另一方不知該如何自處!
輔政閣、議政閣,甚至三公所在的太和殿,這樣的爭議,不絕於耳。一門三侯的爭議,已經遠遠不止於方家本身。
方雲與儒家向來極有緣分,甚至他的老師就是大儒郭伯濟,更甚至得到儒家之首夫子的接見。可以說,不管是輔政閣,議政閣,還是六部,許多儒家大臣對於方雲都是有好感的。但是這件事情關系太大。並不只是一個平妖大將軍封侯那麽簡單,在大是大非面前,儒家從來講究剛正不阿,並不會因為方雲與儒家緣淵極深,就一味包庇,縱容、袒護,這是一種原則問題,是一種儒家精神!
方雲封侯,真正是震動天下。朝廷幾乎所有官員,全部卷入其中。而上京城的茶館、酒家、學館等處,但凡有儒生聚集之處,都是關於方家的議論之聲。有人說,四方侯鎮壓邊荒二十載,半足未踏入上京城,對朝廷忠心耿耿,如此忠臣,朝廷就該讓方雲封侯,也有人說方家一門三侯,真的太過。總之,所有人的情緒都非常激動。
……
上京城學宮,氣氛極其熱烈。與外界不同,這裏的學子,幾乎是一邊倒的讚成方雲封侯。不管怎麽說,方雲畢竟是從學宮中走出去的。方雲封侯,學宮中學子,都覺得頗有面子。而且方雲的軍隊之中,召收了大量的學宮學子,倒學宮的普通士子之中,倒是頗有人緣。
“真是的!封個侯而已,那有那麽嚴重。而且那麽多人可以封侯。為什麽小侯爺就不能封侯。照我看啊,小侯爺就該封侯!”
一名學宮士子站在亭子中,激烈陳辭道。
“不錯!不錯!小侯爺就應該封侯,他不封侯,誰還能封侯!”
“嗯。他不封侯,難道還是楊謙、李平那些家夥封侯?!”
……
學宮之中,立即是一片大笑之聲。楊謙和李平在學宮之中,現在是極不得人緣。隨著方雲的強勢崛起,已經沒有多少人在乎平鼎侯和鎮國侯的虎威了。他們應對方家尚且自顧不暇,還有時間來耍威風?
這些學宮中的學子並不知道,僅是一墻之隔的地方。幾位兩鬢花白大儒,正端坐在房間中,一動不動,默默地聽著窗外的議論著。
“伯濟,你這位學生,在學宮之中,可是極受歡迎啊!”
前任三品通議大夫淩公績坐在郭伯濟的對面,嘴唇蠕動,緩緩道。房間裏,除了他外,還有方雲的老師郭伯濟,以及耿季行、劉公壽、楊孝直等方雲已經見過的大儒。
他們這次滯留京城,是應三公之請,在學宮之中,教授一段時間的。沒想到,正好碰到方雲封侯,這件現在震動天下的大事!
“一門三侯”這件事情,現在的影響已經超過任何一件事情。各州各府的儒生,幾乎都參與到了其中。
郭伯濟聽到淩公績的話,沈默不語。方雲是他的學生,儒家有言“大公無私”,但同樣有“舉賢不避親”的說法。做為前資政閣正二品通奉大夫,按理他應該“大義滅親”,加入到反對的浪潮中,以示公正。但正是因為方雲是他的學生,郭伯濟和他相處過不短的時間,郭伯濟知道,方雲乃是江山社稷棟梁之材。“封侯”,對他對朝廷都是件好事!
方雲年紀輕輕,正是氣血方剛的時候。在這個時候潑他冷水,郭伯濟擔心這對他會是個打擊。對於朝廷並不是件好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福康公主回過頭來道。她雖然還沒正式嫁入方家,但與方林感情甚篤。而且已經得到了皇室的默允和武穆的祝福。幾乎和嫁入方家沒什麽區別了。說起方雲的時候,下意識的就從方林的角度出發了。
“母親從來都不是那種追逐名利的人。否則的話,在上京城,也不受這麽多貴婦、夫人的欺辱了。而且朝廷裏從來沒有一門二侯的先例。如果不是武穆大人和人皇的約定,加上我被架空了權利,儒家勉強可以接受。我這個侯也難封。連一門二侯都是如此,更別提是一門三侯了!我封侯的事情,還沒完全塵埃落定,小弟就在這個時候封侯,時機並不是很好,——我感覺,小弟這是為了我們的婚事,吸引其他的註意力。”
做為兄長,方林有種直覺,能夠直指問題核心,很容易就看穿了弟弟的打算。
聽到方林提起婚事,福康公主眼中掠過一絲黯然的神色。人皇和方胤的事情,她已經得知了。自己的婚事,公公居然不能參加。福康公主多少有些失望。不過,她心性善良,不願把人往壞處想。只覺得公公方胤必有苦衷。
“世子,爹爹既然不能來上京城的話。不如我們向陛下請求,讓婚事在蠻荒舉行,怎麽樣?”
福康公主對方林的稱呼,還是沿襲著以前的稱呼。
“這倒是個好辦法。”
方林當然清楚,父親方胤是絕對不能返回上京城的。把嫁禮遷到蠻荒去舉行,當然是個好辦法。只不過,福康公主的身份畢竟特殊,要讓這位皇室公主在蠻荒舉行婚嫁,恐怕皇室並不會那麽輕易答應。
“既然如此。那我們不妨請求父皇同意吧。父皇生性仁慈,必然不會太過為難我們的。”
福康公主道。
方林對於人皇的看法,卻完全不同。只不過,他也不願意反駁福康公主,只是點了點頭:“嗯。”
……
方雲準備封侯的事情,並非完全是一個喜事。就在四方侯府門前,車水滿龍,水洩不通,人滿為患的時候。兵部門前人山人海,許多皓首窮經的老儒,大儒手捧奏章,顫巍巍地站在門外,上奏章,請願。
“禮不可廢。方家一門三侯,則臣重而君輕,有違君臣綱常。方雲不可封侯啊!……”
“為臣者,征戰在外。戍守邊荒乃是本分。方家一門二侯,已是皇恩浩蕩。方林封侯已是皇恩極致,一門三侯之事,萬萬不可……”
“一門三侯!有違聖人禮法。當今王公貴族,三妻四妾子孫無數。若是此例一開,則四侯、五侯、六侯、七侯……將來皇家必封無可封。恐怕造成將來王侯‘家天下’的局面!方家一門三侯,禍在當時,延及千古啊……”
……
這些老儒手捧聖賢之書,痛訴陳辭,言辭激烈。大有方家一門三侯,則天下將禍亂大起,永無寧日之概!
“千裏之堤,潰於蟻穴。方家若是一門三侯,關系重大,朝廷千載完善的律法、禮法,恐怕毀於一旦。禮廢,則朝毀啊!列位大人,不可不甚重啊!……”
一些皓首窮經的老儒,說起一門三侯的弊害,激動處,甚至跪伏地上,痛哭流涕。
方雲以往行事,向來借助儒家之力。但這一次,他在儒家中掀起的爭議,卻遠比兵家激烈的多。最激烈的反對聲,就來自於這些一輩子讀聖賢書,皓首窮經的老儒。倒並不是他們特別針對方雲。
歷朝歷代,一旦涉及重大的事情。儒家儒生、老儒群體上書,針砭時事,痛訴陳辭的事情,層出不窮。只要他們認為危及到了國體,危及到了社稷、江山,便會這麽做。誰的面子也不會給,哪怕是三公。倒並非特別針對方雲。
兵部,是封侯程序的第一關,所以兵部大門前,集聚的老儒、儒生是最多的。但在其他五部,上書的儒生雖然沒有那麽多,但是案頭上積聚的,從九州各地遞來,累積如山的奏章、文書,卻讓這些各部大人,在方雲封侯一事上,產生激烈的爭執。
吏部之中,燈火通明。吏部尚書、侍郎等諸位大人,齊聚一堂,神色嚴肅。
“兵部條例,向來是論功行賞。方雲為朝廷立下大功,戰功足以封侯。而且本身並無大過,按照律例,就該封侯。若是說,因為方家一門三侯,就罷黜方雲封侯的機會,那兵家律例,朝廷律例,當如何自處?那些邊荒將士,又該如何作想?”
“將軍封侯,戰功品性,都不可或缺。方雲文曾經元宵奪魁。得過三公筆墨。品性應該沒有問題。而且當初,他曾經為了兄長,彈劾過武侯。有孝悌。儒家忠、孝、禮、義、悌,此子幾乎全占。沒有不封侯的道理!”
“李大人,我們反對方雲封侯,並不是說他品性不行,或者什麽。方家一門之內,已經有兩位侯爺。方雲若是再封侯,就不止是封侯那麽簡單的事情。以後此例一開,若幹亂臣賊子有謀反之心,只需引此行例,便可大開私利之門。一門之中四侯、五侯、六侯……不錯,方家對朝廷忠心耿耿,但其他人呢?我們能保證嗎?而且諸位大人可以看看手頭的文卷,此事,可並不只是方雲本身封侯那麽簡單!”
……
吏部這樣的爭論,幾乎在其他各部同時上演。作為朝廷大員,他們的言辭相對比較緩和一些,但態度同樣鮮明。一時之間,各部幾乎分例成三方。一方讚成,一方反對,另一方不知該如何自處!
輔政閣、議政閣,甚至三公所在的太和殿,這樣的爭議,不絕於耳。一門三侯的爭議,已經遠遠不止於方家本身。
方雲與儒家向來極有緣分,甚至他的老師就是大儒郭伯濟,更甚至得到儒家之首夫子的接見。可以說,不管是輔政閣,議政閣,還是六部,許多儒家大臣對於方雲都是有好感的。但是這件事情關系太大。並不只是一個平妖大將軍封侯那麽簡單,在大是大非面前,儒家從來講究剛正不阿,並不會因為方雲與儒家緣淵極深,就一味包庇,縱容、袒護,這是一種原則問題,是一種儒家精神!
方雲封侯,真正是震動天下。朝廷幾乎所有官員,全部卷入其中。而上京城的茶館、酒家、學館等處,但凡有儒生聚集之處,都是關於方家的議論之聲。有人說,四方侯鎮壓邊荒二十載,半足未踏入上京城,對朝廷忠心耿耿,如此忠臣,朝廷就該讓方雲封侯,也有人說方家一門三侯,真的太過。總之,所有人的情緒都非常激動。
……
上京城學宮,氣氛極其熱烈。與外界不同,這裏的學子,幾乎是一邊倒的讚成方雲封侯。不管怎麽說,方雲畢竟是從學宮中走出去的。方雲封侯,學宮中學子,都覺得頗有面子。而且方雲的軍隊之中,召收了大量的學宮學子,倒學宮的普通士子之中,倒是頗有人緣。
“真是的!封個侯而已,那有那麽嚴重。而且那麽多人可以封侯。為什麽小侯爺就不能封侯。照我看啊,小侯爺就該封侯!”
一名學宮士子站在亭子中,激烈陳辭道。
“不錯!不錯!小侯爺就應該封侯,他不封侯,誰還能封侯!”
“嗯。他不封侯,難道還是楊謙、李平那些家夥封侯?!”
……
學宮之中,立即是一片大笑之聲。楊謙和李平在學宮之中,現在是極不得人緣。隨著方雲的強勢崛起,已經沒有多少人在乎平鼎侯和鎮國侯的虎威了。他們應對方家尚且自顧不暇,還有時間來耍威風?
這些學宮中的學子並不知道,僅是一墻之隔的地方。幾位兩鬢花白大儒,正端坐在房間中,一動不動,默默地聽著窗外的議論著。
“伯濟,你這位學生,在學宮之中,可是極受歡迎啊!”
前任三品通議大夫淩公績坐在郭伯濟的對面,嘴唇蠕動,緩緩道。房間裏,除了他外,還有方雲的老師郭伯濟,以及耿季行、劉公壽、楊孝直等方雲已經見過的大儒。
他們這次滯留京城,是應三公之請,在學宮之中,教授一段時間的。沒想到,正好碰到方雲封侯,這件現在震動天下的大事!
“一門三侯”這件事情,現在的影響已經超過任何一件事情。各州各府的儒生,幾乎都參與到了其中。
郭伯濟聽到淩公績的話,沈默不語。方雲是他的學生,儒家有言“大公無私”,但同樣有“舉賢不避親”的說法。做為前資政閣正二品通奉大夫,按理他應該“大義滅親”,加入到反對的浪潮中,以示公正。但正是因為方雲是他的學生,郭伯濟和他相處過不短的時間,郭伯濟知道,方雲乃是江山社稷棟梁之材。“封侯”,對他對朝廷都是件好事!
方雲年紀輕輕,正是氣血方剛的時候。在這個時候潑他冷水,郭伯濟擔心這對他會是個打擊。對於朝廷並不是件好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